文化馆简介
图们市文化馆于1949年5月15日成立,当时称图们市人民文化馆。1993年图们市文化馆和图们市歌舞团合并成立图们市群众文化艺术馆;1997年图们市群众文化艺术馆更名为图们市文化馆;2008年确定为副科级事业单位。2011年、2015年、被文化部授予“一级文化馆”。2019年10月23日,文化馆搬迁至新华路121号,馆舍总面积1067㎡。图们市文化馆设8个部室:办公室、声乐辅导部、舞蹈辅导部、器乐辅导部、美术摄影录音部、剧场部、非遗保护中心、培训部;文化馆现有事业编制34名,实有事业编30人,员额编6人。实行事业单位全员聘任制、馆长负责制。
文化馆肩负着对全市各个单位、部门的群众文化工作的辅导、指导、培训、调研任务,广泛组织、精心策划开展群众文化活动。多年来,积极配合市委、市政府的目标精神,每年承办各种全市性节庆活动数十场,让海内外朋友及广大市民更多地领略到了图们江文化的神奇与厚重。图们市文化馆建设60多年来,为社会各界举办各类学习班2150多次,培训业务骨干48800多人次,组织辅导5920多次,组织下乡慰问演出1210多场,开展广场文化演出活动2120多场。组织开展线上培训,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培训31期,并上传文艺作品29个,极大地促使了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。全市业余文化创作自90年代初,先后有1000多篇作品分别在国家、省、州级杂志、电台电视台发表。新创作舞蹈《江山》、打击乐《百年古韵万年红》、大合唱《凝聚图们》、情景剧《爱的蓝天》等优秀作品,并在图们市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中亮相,得到观众一致好评。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以及五四爱国运动103周年之际,创作舞蹈《光荣啊 中国共产党》、朗诵《致敬青春》、舞蹈《领航》、女生重唱《雪的洗礼》等优秀作品,并在线上展播,通过作品向奋战在抗疫前线的青年勇士们致敬,向所有的青春年华致敬,向吉林美好的未来致敬。据不完全统计建馆60多年来获国家级奖项作品20件,省级奖项作品200件,州级奖项作品400多件,“朝鲜族长鼓舞”这一舞坛明珠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“朝鲜族假面舞”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图们市文化馆先后建立“朝鲜族长鼓舞”传承基地(分别是图们市第二小学、图们市职高、向上街道)、“朝鲜族假面舞”传承基地(月宫街道)、“朝鲜族手鼓舞”传承基地(新华街道)、“朝鲜族圆鼓舞”传承基地(月宫街道)。
图们市文化馆多年来始终从民俗歌舞剧这一特色文化入手,打造精品,宣传文化品牌。自图们江剧场建立以来,针对图们市文化现状,为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弘扬朝鲜族民俗文化,相继打造出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歌舞品牌剧目—《图们江之歌》《图们江阿里郎》《图们江船之歌》《图们江传说》《图们江新传说》,儿童剧《小红帽》《灰姑娘》等。2012年8月4日,由图们市文化馆培训的694名长鼓舞爱好者在图们江广场举行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,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全程监督认证,经过严格的审查及仔细认证,宣布“图们市最多人表演长鼓舞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”成功。
为加快推进我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,推进以县级文化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,我馆于2020年投入近20万资金购置共5台文化一体机,其中分别为四个乡镇(凉水镇、石岘镇、长安镇、月晴镇)各购置4台文化一体机,在我馆放置一台文化一体机供来参加免费开放的学员学习。截止目前,图们市文化馆分别在向上街道、月宫街道、女性文化中心、月晴镇设立分馆,并选派文化馆业务骨干担任各分馆馆长。
积极指导各分馆在各社区、村屯设立服务站点,结合文化馆总馆的文化活动、艺术演出、业务培训、创作辅导、非遗展演以及免费开放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内容,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指导培训,不断强化分馆及服务站点文化服务功能,积极围绕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,依托辖区特色文化资源,采取总馆、分馆、服务点分级共建的方式,精心打造群众喜闻乐见,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总分馆服务体系。